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区县联播丨槐荫 天桥 长清:全程护航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 “1+4+N”模式破局就业创业 举办首届人才沙龙主题活动
发布日期:2025-10-24 10:23
访问次数:
字号:[ ]

槐荫人社:全程护航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

近日,随着评茶师结业考试的顺利结束,标志着济南茶艺协会在槐荫区开展的项目制培训——茶叶鉴定技能圆满完成。该项目共九期,累计培训355人,成为区人社局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的有力民生举措。

从无到有”倾力帮扶

济南市发布2025年项目制培训公开招标后,区人社局积极对接符合资质的机构,耐心宣讲政策利好与申报要点,引导并鼓励其大胆申报。其中,济南市茶艺协会是自2018年成立以来首次参与项目制培训工作。

面对其因“初次接触”产生的生疏感和畏难情绪,以及项目周期紧、任务重的现实压力,区人社局职业培训部工作人员化身“贴身教练”,以细致入微的指导与全天候的坚守,开启了贯穿全程的精细指导。最终,经过三次申报,协会顺利获得了茶叶鉴定技能的培训资格。

“不分昼夜”全程护航

为方便学员参训,茶艺协会将大量班期安排在周末或晚上进行。为让培训班“第一堂课”顺利开展,职业培训部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准时出现在开班第一天现场,实地查看教学环境、核实学员身份、关注授课质量,确保培训方案严格落实,初期问题就地解决。

在班期收尾阶段,工作人员再赴结业现场进行回访。聆听学员的真实反馈,细致收集培训效果的第一手评价。这种对培训效果“一盯到底”、对服务对象“始终在场”的态度,让首次承办的培训机构深切感受到专业支撑的可靠与人社服务的温暖。

“一盯到底”始终在场

灯火通明的周末教室和夜晚课堂里,始终活跃着工作人员保障培训服务质量的身影,成为区人社局职业培训工作稳步前行的强力标杆。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继续秉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优化服务监管,全力以赴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培训服务,为槐荫区技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持久人社力量。

天桥人社:“1+4+N”模式破局就业创业  解锁居民“乐业”新愿景

就业是民生之基,创业是活力之源。天桥区南村街道在区人社局指导下,锚定群众“乐业”期盼,立足辖区实际,创新推出“1+4+N”就业创业服务模式,以“乐业南村”品牌为引领,从岗位供给、组织搭建、技能提升、服务优化四个维度精准发力,靶向服务残疾人、就业困难妇女、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等N个重点就业群体,在破解就业难题中激活创业动能,于细微处筑牢就业创业新高地,让“乐业之花”在街头巷尾间绽放。

拓宽“岗位池”:让“微就业”释放大能量

岗位是就业的“源头活水”。南村街道聚焦重点群体需求,以“双轮驱动”拓宽就业空间:一方面挖潜城镇公益性岗位,近年来,开发公益岗79个,不断织密筑牢就业兜底保障网,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搭平台,提技能,促就业,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服务、增收入、得实惠。针对辖区妇女的就业意愿数据库,西社区精准对接了“想顾家又想挣钱”的心声,积极引入阳光大姐家政公司,延伸出母婴护理、养老照护、家务服务、医院陪护等四大技能培训服务矩阵,开展专业技能培训4场,培训人数120余人,实现“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闭环。积极搭建“社区嵌入式便民服务+15分钟便民服务圈+居民微创业”三位一体的便民创业平台,泉星社区整合辖区内具备水电维修等专业技能的居民,组建“泉馨全意”便民维修服务队,以“公益+低偿”的运营模式,推出“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善修匠’接单”的服务模式,社区还不定期组织“乐修匠”免费为困难居民提供“小修小补”服务。组建爱心理发队,为辖区老人和特殊家庭提供常态化免费理发服务,共服务150余人次。“小修小补”和公益理发等服务规范有序进入社区,成为推进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体现,在解决居民“小急难”的同时稳稳托起“家门口”就业的新图景。

建强“连心桥”:以“双圈融合”筑牢组织保障

就业服务,既要“面对面”,也要“屏对屏”。南村街道以“就业圈”“生活圈”双圈融合为抓手,织密服务网络。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圆心,联合辖区企事业单位、商业楼宇、社会组织,扩大社区资源“朋友圈”,在社区、银行、工会驿站、阳光大姐、绿地商城等8处打造了“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实现辖区就业服务点全覆盖,成为了居民身边的“生活助手站”。通过建立需求微信群、上线服务小程序,居民动动手指就能报名培训、咨询下单,让就业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每人。今年以来,在“南村就业推荐群”里累计发送招聘信息、就业政策解读等1620余条。创新“金融+就业”模式。协调莱商银行、齐鲁银行等机构布局就业便民网点,为创业者提供从社保卡办理到创业贷款的“全周期金融服务”,为灵活就业者开通公积金缴存“绿色通道”。从信息互通到资金护航,这座“连心桥”让就业创业之路更畅通。

锻造“硬本领”:用“技能引擎”激活就业潜力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从“岗位供给”到“能力适配”,“社区微业”托起群众家门口的“幸福饭碗”。以“线上+线下”双模式启动“技能提升工程”。线上打造技能培训云课堂,让群众随时随地学技能;线下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定制化培训,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泉星社区通过空间共享,办公地变身学习场,在“泉龄夜校”里开展技能培训。目前已开办美妆礼仪、绘画、茶艺等培训课程,惠及人数120余人;联合双子星智能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2场“AI+出海”跨境电商培训,为辖区创业者们插上翅膀,飞向世界。北社区的“幸福满格直播间”里,非遗绳编、糖画等技艺分享成了创业“敲门砖”,通过直播开展创业技能培训7场,让传统文化变身“流量密码”。还邀请山东国悦培训专业老师开展线上电工培训,传授基础、使用、安全电工知识及触电抢救技能。

从普适性培训到特殊性帮扶,用技能为梦想“续航”,让每个劳动者都能“技有所长、业有所就”。针对残疾人群体,南村街道“量体裁衣”,推广“葫芦烙画”“手工编织”“皮影”等“非遗技艺+电商选品”培训,既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更让残疾人凭手艺“站得稳、走得远”。残疾人韩锋在政策扶持下,从自学编织到带动学员创业,让“指尖技艺”成了“致富钥匙”。已带动4名残疾人实现创业,今年累计收入2000余元。中考高考期间由他带领制作的“一举夺魁”手工艺品成为“爆款”,成功实现16单接单量,净收入达800元;“袖珍人”金本发的“荔枝开花”皮影工作室,打通了残疾人文创产品走向市场的通道。

擦亮“暖心窗”:以“精准服务”传递民生温度

服务暖不暖,群众最有发言权。南村街道携手北村街道,在缤纷五洲商业综合体举办“2025招聘夜市嘉年华”活动,30余家企业摆开“就业摊”,百余人次现场达成意向,让招聘会场变成“暖心集市”;依托“泉就业”小程序,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岗位智能匹配,让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一键直达”,截至目前已为辖区454人提供就业帮扶服务。在社区公益市集上,一方面向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岗位推荐、政策解读等服务,另一方面助力居民手工成果“变现”。针对高校毕业生,街道建立“一人一档”实名台账,今年为47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 跟踪服务、就业指导。

从群体服务到个性帮扶,从“岗位供给”到“技能培训”,从线上平台到线下集市,南村用“暖心服务”擦亮就业创业的“民生窗口”。从“输血”到“造血”,这里的“社区微业”不仅解决了许多居民的就业问题,更探索出了一条社区治理与民生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长清人社:举办首届人才沙龙主题活动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搭建青年人才与政府部门、创业导师的交流平台,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2025年10月22日下午,长清区“青春筑梦·创赢未来”首届人才沙龙主题活动在济南西部创新园浮生六记·学术咖啡馆成功举办。活动邀请了来自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的副教授,以及山东梦翔小镇产教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济南西部创新园、山东艺之匠三维打印有限公司的资深企业负责人担任创业导师。同时,来自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三所高校的十六名学生代表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思考参与了沙龙。

政策宣讲

送上就业“定心丸”

活动伊始,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紧扣当前就业热点与求职需求,围绕毕业生档案转递、人才引进政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重点内容为在场的学生代表带来了权威、详尽的人才就业政策解读。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PPT演示和实例讲解,将政策要点清晰呈现,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学子提供了“一站式”政策宣讲服务,将一项项惠才政策转化为清晰明了的“干货”,为学子们规划职业生涯、迈好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

精准把脉

开出职业“规划方”

在职业规划指导环节,十六名学生代表依次发言,畅谈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初步规划。五位创业导师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实战经验,对学子们的职业规划进行了“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精准点评与系统指导。他们从市场趋势、行业需求、能力匹配等角度出发,既肯定了学子们想法的闪光点,也指出了可能存在的盲区,并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为学子们优化职业路径开出了一剂剂宝贵的“规划良方”。

言传身教

点亮前行“引路灯”

在经验分享阶段,创业导师们依次分享了各自的职业故事与人生感悟。他们化身“故事讲述者”,用生动朴实的语言,从创业初期的艰难探索到面对挫折时的坚持与突破,从职场生涯中的关键选择到对“成功”与“价值”的深刻理解,导师们用真实而鲜活的故事,不仅传递了宝贵的创业经验,更展现了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力量,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青年学子,为他们点亮了前行的“引路灯”,激励他们追逐梦想,扬帆远航。

本次“青春筑梦·创赢未来”人才沙龙主题活动,不仅为高校学子提供了直面指导、解惑释疑的机会,也进一步营造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下一步,长清区将持续关注青年人才成长,继续优化人才服务生态,整合各方资源,搭建更多平台,全力支持青年人才在长清这片热土上绽放青春光彩,共赢美好未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