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784H/2025-00056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配分类:文字解读
- 发布日期:2025-01-27成文日期:2025-01-27
- 标题:政策解读:《关于开展“四个对接”精准服务推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的解读
一、政策背景
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从整体就业情况看,还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二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失业人员、大龄、残疾等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压力大。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市人社局试点开展了“四个对接”精准服务推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专项行动,并根据试点情况,吸收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修订完善行动方案,现以人社局文件印发实施。
二、决策依据
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意见》(人社部发〔2024〕30号)、《山东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山东省“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的通知》(鲁就办字〔2023〕13号),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三、出台目的
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切实提高重点群体就业质量和水平,实现就业产业协同联动,岗位渠道多元拓展,就业技能稳步提升,人岗供需精准适配,就业服务更加高效。
四、重要举措
《实施方案》包括总体目标要求、重点服务群体、深化“四个对接”、强化推进措施、优化组织保障五部分,核心举措是完善“四个对接、一个支撑”工作机制,全力拓岗位、摸需求、提技能、促匹配,具体有以下内容。
(一)对接企业用工,扩充就业岗位。主要是深入企业、项目、园区,开展用工需求摸排,挖掘归集用工岗位,拓展就业容量空间;深入开展“社区微业”,打造“微工厂”,夯实就业工作基础。
(二)对接重点群体,摸清就业需求。主要是对接联系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等群体,摸清摸准其就业需求和培训需求,建立清单台账,提高就业服务针对性,促进及时就业、稳定就业。
(三)对接培训机构,提升就业能力。主要是围绕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有针对性技能培训和特色培训,整合优质培训资源,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增强培训多元供给能力。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推进培训就业一体化,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提升人岗匹配度。
(四)对接市场资源,增强就业活力。主要是运用市场资源和市场手段,引进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发挥专业化市场机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骨干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作用,进一步拓展就业服务渠道、扩大就业服务供给。
(五)加强数字化支撑,促进供需匹配。主要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贯穿就业服务全过程各环节,拓展“海右人才就业数智化平台”功能,全面推广“济南人才·就业云聘e码通”和灵活用工综合服务平台,迭代提升“泉就业”社区微业基层服务平台,打造“人社数据直通车”,提升就业服务质效。
五、关键词诠释
四个对接:是“四个对接、一个支撑”的简称,即“对接企业用工,扩充就业岗位;对接重点群体,摸清就业需求;对接培训机构,提升就业能力;对接市场资源,增强就业活力;加强数字化支撑,促进供需匹配”。
新业态:主要指伴随信息技术升级应用等,从现有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新业态往往具有跨地域经营、交易虚拟化、收入来源多元化、数据巨量化等特点。电子商务、数字服务、平台经济等都可以纳入新业态的范畴。
“敲门服务”机制:是指以社区网格为依托,发挥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协理员、志愿者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综合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手段,主动上门,全面摸排重点群体基本信息和就业需求,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
“1311”服务:是指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指导、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九大专项行动:是“济南市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提升九大行动”的简称,具体是农民工党建引领行动、农民工技能提升行动、农民工就业服务行动、农民工融入城市行动、农民工创业支持行动、劳务组织培育行动、农民工关爱行动、农民工权益维护行动、信息化智慧赋能行动。
平台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集聚资源、便利交易、提升效率,构建平台产业生态,推动商品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高效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如网购、团购、共享出行、民宿、外卖、点评等,都是平台经济的典型表现形式。
“15分钟就业服务圈”:是基层就业公共服务网络的泛称,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依托就业服务站点,将就业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实现就业服务在居民“家门口”即时响应。
六、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济南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就业服务处
联系方式:0531-517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