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紧扣高质量充分就业总目标,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切实抓好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今年,济南市从33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为全面提升就业工作整体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作为制造业大市、用工大市、就业大市,近几年来,济南市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7万人以上。随着就业多元化、诉求多样化、产业智能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叠加,稳定和扩大就业任务繁重。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济南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定位新使命,坚持系统发力、综合施策,积极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聚力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过程,蕴藏着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济南市坚持经济发展与就业协调联动,把高质量充分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企业用工诉求快速反应机制,积极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培育壮大标志性产业链,在空天信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绿色低碳、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充分释放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吸纳就业潜力。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企业稳则岗位稳。济南市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和民营经济就业主体作用,优化实施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助力各类企业稳岗扩岗。
聚力重点群体保障稳定就业
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不同重点群体有着不同的就业需求、就业预期、就业选择,要分类研判就业重点、难点,实施差异化就业创业政策。济南市持续深化“政校行企”四方协同,大力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扎实推进离校未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依托驻济高校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大力发展县域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完善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提升行动,持续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广泛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持续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开展困难人员就业精准帮扶,支持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聚力技能水平提升促进就业
技能培训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之举。通过培训促进劳动者提升技能,与产业升级步伐同频共振,在缓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矛盾问题的同时,更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人力资本。济南市聚焦产业需求和群众需要,统筹用好公益、市场两类资源,实施“技耀泉城”大培训工程,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围绕全市重点产业以及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分类推进项目制、订单式等政府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培训;推行“一试双证”和技能人才“新八级工”制度,完善竞赛获奖选手职业技能等级晋升发展路径,贯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拓宽技能人才发展路径;创新技能培训集团化发展模式,统筹技工院校、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资源,组建细分领域技能人才发展联盟,推动“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联动贯通,打造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乐业。
聚力强化创业支持带动就业
创业是就业之源,成功的创业通过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增加市场就业机会,体现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要求。济南市以重点群体和初创经营主体为关键点,以提升创业质量为落脚点,需求与供给双向发力,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推动形成政府鼓励创业、市场引导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发挥市级引导基金带动作用,实施创业补贴政策,拓展“创贷+商贷”服务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贴息。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运营中国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山东博士(后)国际创新创业园,建强济南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开发“云孵化”平台,打造特色化创业街区,为创业者提供高品质服务。完善多元参与、多种模式、分级分类的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举办全市创业大赛,多形式宣传创业扶持政策,营造浓厚创业氛围。济南市正加紧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政策措施,着力构建“育主体、搭平台、促转化、聚要素、优环境”全方位创业支持体系,推动形成激发创业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的发展格局。
聚力优化精准供给服务就业
就业服务作为连接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产业与就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用人主体与劳动者的重要环节,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济南市将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实施“社区微业”,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打造一批示范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推动就业服务直达基层。开展“四个对接”精准服务,围绕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需求,健全常态化对接企业用工、重点群体、培训机构、市场资源的工作机制,全力拓岗位、摸需求、提技能、促匹配。持续深化“海右人才就业数智化平台”“济南云聘e码通”“泉就业”社区微业等平台功能,强化“大数据+铁脚板”服务,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
聚力劳动权益维护保障就业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是提升就业质量、增强劳动者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济南市围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深化“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将超龄人员和实习学生等特定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指导,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加强调解仲裁组织建设,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营造公平和谐就业环境。
(作者系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济南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