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784H/2025-00178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配分类:公示公告
  • 发布日期:2025-06-13成文日期:2025-06-13
  • 标题: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南市商务局关于开展“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南市商务局关于开展“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
信息来源: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各区县(功能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商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商务厅关于开展“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字〔2025〕18号)要求,现决定在我市开展“双圈”融合试点建设工作。通过整合社区就业服务与便民生活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和就业服务满意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方向

“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是以社区居民为核心服务对象,通过构建就业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服务体系,着力实现以扩就业、促消费、享生活三大目标。试点重点围绕社区现有就业和消费场景的改造升级,打造城市“15分钟生活就业融合服务圈”(以下简称“双圈”)。试点单位将聚焦“家门口”就业增收促消费这一关键环节,通过场景优化、岗位挖潜、功能加载、数字赋能等创新举措,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区就业服务与便民生活协同发展。

二、试点条件

(一)生活就业圈基础优势显著。试点区县应具备显著的生活就业圈基础优势,能推荐出已形成“双圈”融合雏形的社区点位(不少于两个)。推荐点位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具备完善的便民生活圈基础台账,二是有利于就业服务功能与便民生活圈的有机融合。优先考虑就业服务覆盖人数广、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专项资金保障有力、政策执行高效的区县,同时注重创新意识、改革积极性和示范带动效应。

(二)“双圈”建设积极性高。试点区县对“双圈”融合发展有较高积极性,社区就业驿站运作规范、圈内商业业态丰富,社区就业吸纳能力强。对已引入优质物业服务企业,且企业涵盖服务管理、零售服务、社区养老等多种业态,能够为社区就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的给予优先考虑。

三、主要任务

(一)融合服务站点,分类打造社区服务枢纽

1.打造专业化服务站点。将社区就业驿站纳入生活服务圈建设规划内容,统筹现有便民服务场所资源,通过“政府+市场”合作建设、委托运营等方式,结合基层实际打造专业化社区就业驿站。统一使用“社区微业”显性标识,个性化编制对外服务事项清单,一站式提供就业服务经办、职业指导、劳动维权、家政服务咨询以及劳动力资源、技能培训和用工需求摸排等便民服务,满足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

2.打造融合型服务站点。加强社区便民生活与社区就业驿站融合建设,在社区物业服务中心、便民商业网点,以增设“就业角”、自助终端等方式,嵌入式提供信息查询、简历投递、用工发布等就业服务。结合便民生活服务圈内公共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在零工市场、银行网点、社区医院、社区食堂等,逐步加载就业政策清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清单、劳动维权联系清单及消费政策,推进服务延伸。

(二)注重功能叠加,促便民扩就业提消费

3.在促便民中扩就业。聚焦居民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巩固提升生活服务圈已有的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康养等品质提升类业态,依托业态加载,丰富便民场景,促进岗位扩容。围绕“一店一早”便民服务、“一菜一修”生活配套、“一老一小”照护需求等社区消费场景,拓展分拣配送、家政服务、社区照护等多元化就业岗位。鼓励传统服务业态拓展线上业务,挖掘线上运营、配送等岗位需求,优先吸纳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结合社区商业活动等,创造临时性就业岗位,在促消费同时增设就业机会。

4.在稳就业中促消费。加强需求摸排和岗位推荐,依托社区就业驿站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以及参与生活服务圈建设的运营商力量等,摸排重点群体就业意向,分群体收集用工需求,精准推送“爱心岗”“助残岗”“妈妈岗”“银龄岗”“远程岗”,促进居民就近稳定就业。统筹用好城乡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定制等特色经营,多渠道促进“家门口”就业增收,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5.在优服务中惠民生。社区联合物业企业、社区商户、行业机构等举办招聘活动,在社区集市、节庆活动中开设“微招聘”,搭建“供需桥梁”,促进居民就近就业;在菜鸟驿站、社区超市、银行网点、公共宣传栏等居民高频接触点设立就业信息发布专区,实现岗位信息精准触达;定期征集便民生活圈内培训需求,创新社区培训模式,采取培训夜校、举办周末课堂以及联合周边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等灵活方式,开展精准化、订单式培训;鼓励初创者结合便民需求,挖掘开发便利店、早餐店等“家门口”创业项目,推动生活与创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聚焦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观念引导、岗位推荐等精准服务,提升就业服务匹配度。

(三)强化数据赋能,高效助力就业生活服务

6.支持搭建一体化数字平台。依托便民生活圈现有公共服务平台等,以增设功能模块方式,升级打造生活服务与就业服务一体化数字平台。畅通社区商家消费服务、招聘用工等在线登记,整合就业政策、技能培训、岗位分布、社区就业驿站及菜场、托育、维修等就业便民数据,推进“一图统管、在线查阅、一键匹配”,实现“双圈”内就业生活信息一站式获取、服务一站式满足。建立数据回传机制,根据社区需求,定期将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中本地重点群体信息数据动态回流至基层,便利社区开展精准化就业服务。

7.探索推进数智就业及便民服务场景应用。推进一体化数字平台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叠加,引入AI数智员等,探索搭建数字就业便民场景。拓展“海右人才就业数智化平台”应用场景,全面推广“济南就业人才云聘e码通”和灵活用工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下服务线上化、线上服务智能化、智能服务终端化”。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整合学历、技能、就业登记等数据,通过AI分析重点群体画像,智能推送就业岗位、技能培训及便民服务信息等,推动实现信息精准推送、服务精细提供。鼓励便民生活圈现有公共服务平台与大型物业企业或家政企业信息平台对接共享,引导“双圈”内业态和居民广泛应用,挖掘潜在岗位资源和新的业态发展方向,促进社区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

四、进度安排

(一)试点申报阶段

有基础、有条件、有意愿的区县(功能区)自愿申报试点,申报单位须于6月20日前提交《“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建设申报方案》,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商务部门联合行文并加盖公章后报送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处公务邮箱。申报材料需包含推荐社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具体工作目标、实施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要素,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尽量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二)试点评审阶段

市里围绕融合推进机制、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及便民服务功能等维度,择优选取创新性强、积极性高、工作基础扎实的区县(功能区)作为试点单位,并向社会公布。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健全“市级统筹、县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整合服务社区的各类资源,打造城市15分钟生活就业融合服务圈。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引入社会资金、公益资金以及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参与“双圈”融合建设,引导更多要素投向社区就业和消费领域。将“双圈”融合建设纳入全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重点对建设成效显著的“社区微业”就业驿站给予补助。

(二)鼓励多元参与。明确各主体在“双圈”建设中的职责分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政策制定与落实,指导就业驿站建设,统筹安排一揽子就业服务;商务部门负责便民生活圈商业规划与布局,推动生活服务业态的升级与创新,吸引优质商业资源入驻社区;市县两级协同发力,统筹整合服务社区的各类资源,落实“双圈”融合建设的各项任务。便民生活服务圈运营商,负责生活服务圈日常运营与维护,配合社区开展各类活动,在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的运维框架下,融入就业服务相关内容。

(三)注重精准推进。坚持问需于民,结合劳动力情况及消费习惯等,依托保障类、品质类便民生活服务圈,分类打造“双圈”融合试点,分片或全域推动融合建设,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要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推动资源、服务等向基层下沉,将融合建设工作打造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系人:邱冬 鹿鸣扬

联系电话:51705251   51705256

电子邮箱:jnjybly@jn.shandong.cn

市商务局联系人:焦姝宁

咨询电话:51702021

 

附件:重点融合事项建设指引表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南市商务局

2025年6月13日

 

(联系单位: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就业服务处)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重点融合事项建设指引表

建设事项

建设内容

服务站点

1.专业化服务站点,侧重以下建设:①适用范围:适用于便民生活圈建设基础好,“社区微业”行动推进有力,就业服务需求有高标准,就业服务工作扎实的社区。②场地选择:统筹现有便民服务场所资源,或者依托服务圈内现有的社区就业驿站,按照专业化层次定位,高标准打造社区就业驿站。③建设方式:支持通过“政府+市场”合作建设、委托运营等方式,打造功能完善、服务专业的社区就业驿站。④服务内容:就业服务经办、职业指导、劳动维权、家政服务咨询以及劳动力资源、技能培训和用工需求摸排等便民服务。例如:接受辖区内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失业居民的申请,初审后报上级平台,结合援助对象特点,一对一制定就业援助方案等。⑤资源保障:在功能划分上,设置咨询接待区、业务受理区等;在设备配置上,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设备,并配有与专业服务相匹配的设备,例如引入智能招聘终端,居民可自助查询岗位信息、投递简历;在人员配备上,专业化社区就业驿站要安排专(兼职)就业服务人员。⑥标识指引:按规定制作标识指引,统一使用“社区微业”标识;公开个性化编制的对外服务事项清单,包括但不限于职业指导、劳动维权等服务内容。⑦运行管理:坚持实事求是,基于工作需求和工作条件,打造专业化社区就业驿站,并引导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参与建设;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定期派驻工作人员指导就业驿站建设,定期安排专 家开展“坐诊服务”。⑧评价支持:采取科学方式,对驿站服务人次、就业人次、职业指导人次、招聘场次等进行评价。支持各地按规定根据工 作量、专业性和成效等,给予一定的补助。

2.融合型服务站点,侧重以下建设:①适用范围:适用于就业服务需求量较大、服务场地及设施较为紧张的社区。②场地选择:统筹选择社区物业服务中心、便民商业网点等,以 增设“就业角”、自助终端等方式,嵌入“就业服务站点”。③服务内容:结合实际,重点提供信息查询、简历投递、用工发布等就业服务。④延伸服务:结合便民生活服务圈内公共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在零工市场、银行网点、社区医院、社区食堂等,逐步展示就业政策清单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清单、劳动维权联系清单及消费政策。

一刻钟便民

生活圈业态

1.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主要有:□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菜店)□生鲜超市□早餐店□大众餐饮店(有外卖服务)□主食厨房□理发店□洗衣店□药店口照相文印店□五金杂货店□家政服务点口小修小补点(修表、修鞋、修家电、修自行车、开锁配钥匙、改衣服、修电子产品、家具维修、箱包维修等)□物业服务点□再生资源回收点  □邮政快递综合服务场所或智能快件(信包)箱□移动售卖点(报刊亭等)□自助取水机银行网点(含取款机)

2.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主要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含社区养老院、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托育机构(含托育点)□儿童娱乐中心□邻里中心(商业服务中心)□艺术培训点  □特色餐饮店□茶饮咖啡店口蛋糕房□新式书店□花店□眼镜店□文具店□体育用品店□专卖店□生活馆口健身场地电影院□文娱演出场所口棋牌室□保健理疗店□美容美体店□沐浴店□住宿酒店□洗车行□汽车维修店□宠物服务店□社区食堂口智慧商店□自助寄存仓□自动贩卖机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