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7部门关于印发《济南市“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
|
|||
各区县(功能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统计局: 现将《济南市“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济南市科技局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济南市财政局 济南市场监管局 济南市统计局 2025年4月29日 济南市“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省、市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山东省“创业齐鲁”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工作任务,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务,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机制方案的通知》(鲁人社字〔2025〕29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做好我市“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制定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以种子期、初创期优质创业项目为重点,坚持以创业需求为导向,统筹整合各类创业要素资源,构建全链条陪伴式服务体系。通过推动创业政策“精准滴灌”、创业服务“全链赋能”,全力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带动就业明显、营收增长突出的优质创业项目,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陪跑范围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且预期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创业项目。重点范围如下: (一)全省“十强”产业、我市四大主导产业,特别是新质生产力领域创业项目。 (二)高校毕业生、青年创业者、返乡入乡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创办的创业项目。 (三)曾在区县级以上部门创业赛事中获奖的创业项目。 (四)其他符合当地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创业项目。 三、主要任务 (一)精准遴选创业陪跑项目。聚焦种子期、初创期创业项目,由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遴选市场前景良好、就业带动能力突出的优质项目。按照“一项目一建档”要求,建立项目专属档案,制定个性化陪跑计划,实施重点对接和全周期跟踪服务。各区县(功能区)于每年4月15日前完成年度创业陪跑项目遴选工作,并将项目清单报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 (二)规范建设创业陪跑空间。各区县(功能区)依托现有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街区、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等创业载体,设立“喵小创”标识创业陪跑空间。通过搭建高效便捷的对接交流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业孵化等赋能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探索运用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搭建创业场景模拟实训平台,提供“沉浸式”实战体验,助力创业者提升实践能力。 (三)建强创业陪跑队伍。一是组建创业陪跑导师队伍。各区县(功能区)整合现有创业导师资源,按照“精准匹配、分类指导”原则,组建创业陪跑导师团队。根据陪跑项目所处发展阶段、产业特点,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结对指导,为创业项目提供全链条指导服务,靶向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痛点堵点问题。二是组建创业陪跑专员队伍。依托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选拔责任心强、协调能力突出和创业指导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建创业陪跑专员团队。明确专员作为项目对接“第一责任人”,全程跟进项目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护航创业项目发展壮大。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政策落地。梳理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展立体式宣传,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申报辅导、流程指引等全流程服务,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快速直达”。优化办理流程,高效办成创业“一件事”,提升经办服务水平。 (二)强化培训赋能。做强“马兰花”创业培训品牌,联合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社会化培训机构,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发“项目制”“定制化”课程,针对种子期、初创期项目特点推出差异化培训方案。通过创业讲堂、创业泉城训练营、实地参访等多维模式,提升陪跑对象创业能力,构建“培训—实践—提升”闭环赋能机制。 (三)强化创业指导。聚焦创业重点领域和共性需求,组织导师讲授经营发展理论,剖析创业典型案例。发挥导师专业化特点,为陪跑对象链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融资资源,帮助其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助力快速构建商业合作网络,破解初创期资源对接难题。 (四)强化载体赋能。采取加大融资支持、组织专家会诊、协助商业推广等方式,帮助种子期项目转化落地。加强陪跑空间资源共享,推动不同领域创业项目跨界合作,实现项目联姻、互利互惠。鼓励陪跑空间开展实地观摩体验和实践锻炼,引导创业项目直接对接、快速入驻。设立“二次孵化通道”,为失败项目提供复盘支持与再启动机会。 (五)强化融资对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开发更多创贷金融产品,探索延伸“创贷+”服务功能,落实“创业提振贷”,最大限度满足陪跑对象融资需求。组织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多方联动化解创业陪跑对象融资难题。 (六)强化活动助推。积极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集市等品牌活动,重点开展“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喵小创贷你创业”助力行动、创业导师泉城行、优秀陪跑项目资源对接等系列活动。各区县(功能区)及陪跑空间每月至少举办1场创业交流活动,为陪跑项目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各单位要建立优秀项目选拔机制,择优推荐参加市级和省级赛事活动,强化示范引领效应。 (七)强化联动服务。建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发改、科技、工信、财政、市场监管、统计等部门协同参与的创业服务联动机制。聚焦创业项目全生命周期需求,在科技攻关、知识产权保护、融资对接、场地保障等领域,实施精准化服务。构建“人社统筹调度、部门联动响应、服务全程贯通”的接力陪跑模式,确保各阶段服务无缝衔接。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发力:发展改革部门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纳入重点项目库管理,强化要素资源保障;科技部门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信部门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助力企业晋级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落实稳岗扩岗、创业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市场监管部门搭建知识产权供求精准对接平台,形成专利预审服务规范化工作流程,加快专利快速授权和成果转化;统计部门及时做好达标企业的高质量纳统工作。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功能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创业陪跑工作作为重点任务,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和创业需求,细化实施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建立创业陪跑政策、导师、专员、空间、项目等资源库,并设置宣传专栏,集中宣传陪跑工作成效。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区县(功能区)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渠道,深度挖掘创业陪跑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创新模式及优秀创业项目,讲好创业故事,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三)加强支持保障。对陪跑过程中开展的公共创业服务,符合政策有关规定的,可根据工作量、专业性和成效等,给予适当补助,资金可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为创业陪跑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