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济南新能源汽车应用研发中心,独立完成10个职业18个工种56个等级7万余道试题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库建设任务,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
近年来,济南市技师学院聚焦全市产业发展技能人才需求,深入实施“人才技济”就业育人行动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探索出一条强技能优教学稳就业促发展的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小师傅,真棒!”2023年3月,汽车工程学院2019级学生赵考研来到吉利智慧新能源公司济南基地的涂装工艺车间进行实习实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操锻炼,赵考研不仅掌握了本班组内的全部工艺流程,还能手把手地向新员工传授自己的心得和经验。今年7月毕业后,赵考研正式入职吉利智慧新能源公司,经过多次鉴定与评比,被任命为喷涂班班长,成功迈上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台阶。
赵考研的顺利就业,得益于济南市技师学院着力发挥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突出优势、不断强化校企合作的种种举措。
济南市技师学院在了解企业需求上下功夫,将每年的3月定为企业调研月,围绕开设专业,组团对市域及区县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进行走访,深入了解人才需求和用人标准。学院每年调研行业企业百余家,包含中国铁路集团、浪潮集团等大型优质企业,并就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综合文化素养等具体要求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对接济南市重大产业布局和重大工程项目岗位技能需求,为学院各专业对接企业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提供重要依据。调研的同时,学院同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对接社会需求,深挖市场就业空间,进一步提升校企人岗匹配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济南市技师学院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突出技工教育“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特色,全面推行校企双主体合作培养的“订单班”“冠名班”,分批次将学生的教学场所转移到企业,让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与企业共同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能人才。建立“厂中校”和“校中厂”,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离”的课程体系和“职业岗位靶向式、多方向、分层次”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装配生产线等实训课堂,让学生边学边练,更好地解决教学与产业升级脱节的问题,更好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近年来,学院与省内外150余家优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了与优质企业的交流平台,每年为比亚迪、吉利等省市重点项目提供用工保障近2000人。
今年7月,济南市技师学院面向2020级学生开展了多场就业宣讲活动,邀请青岛奇瑞、比亚迪、中国重汽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为同学们讲解企业文化、岗位要求等,给即将踏上实习岗位的学生近距离了解企业的机会,帮助学生做好个人发展规划,为将来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济南市技师学院构建“全周期实践式”生涯教育和实习体验课程体系,完善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助力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搭建实习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针对学生特点,通过职业测评、就业指导讲座、一对一咨询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完善、更高效、更精准的“一站式”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就业创业大赛,每年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组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库,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截至目前,济南市技师学院向社会输送高技能毕业生1.5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留济就业率超80%,企业满意率和学生满意率均达99%。
不久前,济南市技师学院与市中区大观园街道睦和苑社区开展“社区微业”技能学堂公益培训活动。大观园街道社区居民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学院烹饪大师温继军采取理论和实操相结合形式,向参训人员介绍了基础刀工、选料搭配、烹饪方法等知识。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的路径,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专业的优势,也增强了师生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志愿意识。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也是终身教育。近年来,济南市技师学院聚焦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孤困儿童、服刑人员等重点群体,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开展送培下乡、送培上门,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供给。学院分批次选派技能大师、业务能手等20余人深入农村,参与解决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向村民开展新媒体营销培训,帮助他们打造农业品牌推广账号,为农产品销售助力。组建农机维修培训服务队,到联系村庄逐户走访,开展农机维护培训与维修,帮助维修农机具30多台。
同时,济南市技师学院针对服刑人员重新进入社会后因缺乏技能培训难以就业的问题,与市城郊检察院携手合作,为服刑人员提供“一站式”公益性技术技能培训。联合关工委及爱心团体,面向全市2000余名孤困儿童,重点对文化基础差、无人看护又无学可上的适龄青少年开展“爱涌泉城扶技圆梦”活动,帮助适龄青少年来校学习后推荐就业,帮助孤困学生以技能成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