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硬举措”优化就业“软环境”——市就业中心全力托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发布日期:2023-09-28 09:47 访问次数: 字号:[ ]




就业,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济南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稳就业”要求,锚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任务,抢抓企业复工复产、务工人员返岗复工、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等关键节点,千方百计强政策、拓空间、保重点、促创业、优服务,全力以赴托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济南市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人民日报》对济南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全力保障农民工群体就业情况进行专门报道。

综合施策数字赋能

就业指标完成有突破

市就业中心自觉把就业工作放在大局大势中去思考谋划,着力下好“先手棋”,政策指向明、举措效果实。“今年以来,我们从供需两端发力,出台了‘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5条’‘保障企业用工18条’‘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七大行动’‘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十项措施’等一揽子政策,这些政策集成度高、含金量足,既有延续性又有创新性,为高质量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就业中心主任王振群介绍。

2023年1-8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9万人,完成15万人年度目标任务的92.67%;失业人员再就业4.26万人,完成3.8万人年度目标任务的112.1%;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666人,完成7000人年度目标任务的93.4%;组织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上岗4.2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数的104.1%……一组组鲜活的数据表明,具有泉城特色的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就业局势的稳定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企稳的有力支撑。

进入新时代,市就业中心加快推进就业数字化转型,统筹就业、人才供需功能,开发启用手机端的“济南人才·就业云聘e码通”,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岗位查询、人岗匹配、政策推送、招聘会公告等线上服务功能。推进海右灵活就业平台建设,引入了“招蓝天下”“齐鲁零工”等第三方市场化平台,可为我市打零工人员提供岗位信息、意外伤害保险投保、在线签订合同和薪资结算等功能。依托全市数据直通车平台,搭建了就业数据比对系统,接入公安、卫健等9部门共13类数据,实现就业援助资格核验、培训人员资格认定、创业担保贷款核验等8项业务的数据批量比对功能。

精准聚焦有的放矢

重点群体就业有帮扶

2023年,济南生源高校毕业生有5.9万人,同比增加近0.5万人。驻济高校毕业生达20.25万人,同比增加2.05万人,就业规模创历史新高。如何把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转化为“就业增量”,成为今年全市就业系统必须面对的现实考验。因群体分类施策,就业帮扶有的放矢,效果才能显著。

今年以来,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实施了“启航扬帆计划”“扬帆助力计划”“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审核发放各类补贴6248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2.3万名、企业3751家。加强轮动举办“选择济南·共赢未来”就业双选会77场,实现驻济高校全覆盖。首次举办“我的就业创业梦”短视频征集活动,征集短视频200余部,全面展示青年在济就业创业风貌。启动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截至9月15日,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联系服务率达98.07%,帮扶就业比例达50.24%。

为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就业系统深入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发文保单位巡护、民宗事务助理等新型岗位。广泛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并将专场招聘会开到了“家门口”,送岗上门。审核发放就业援助补贴2.6亿元,落实失业保险待遇5.43亿元,惠及各类就业困难群体37.45万人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外来务工人员为济南市的建设出了力、流了汗,是需要关心关爱的重点群体。市就业中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时“坚持下去,在实践中完善起来”殷切嘱托,深入50多家企业一线、走访调研5万多名农民工,摸需求、察实情,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健康、送安全、送清凉”等关爱服务活动100余场次,推进完善相关行业领域农民工党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两零”规范化建设,15个区县(功能区)均已规范发展了1家以上公益性零工市场,建成零工公寓4165间。推广“即时快招”的服务模式,为求职者与用工主体提供信息发布、现场对接洽谈、即时确认结果、当日面试到岗等便捷服务。

强化“4+”式服务链条

创业带动就业有活力

送出政策“大礼包”、服务指导“一条龙”、挖掘创业“潜力股”……市就业中心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在激荡的创业浪潮下,催生了大量的市场主体,增加了岗位的造血功能。

“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逐步丰富完备。建立完善人社部门、融担集团、经办银行三方共同推进、风险共担的“政银担”合作模式,扩大了创业担保贷款经办银行覆盖面。对毕业3年内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开发网上C端小程序,缩短线下线上业务办理时限,提高办理便捷性。今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4亿元,落实各类创业补贴3391万元,扶持市场主体3937家,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泉岗贷)7.32亿元,惠及企业154家。“创业导师+线上线下平台”的创业指导服务模式逐步推广应用。为近百个创业项目提供现场服务,3600多名创业者获得线上咨询指导。积极推动创业服务向校内延伸,指导“长清大学城创业服务站”建成并试运行,组织专业力量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为大学生创业答疑解惑。启动开展2023年“创业导师泉城行”活动,组织创业导师开展进企业、进基层、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圈、进高校等“六进”活动42场。

此外,市就业中心推进完善了以“济南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黄河流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双轮驱动的创业载体平台,合力搭建了以“创业大赛+跟踪帮扶”为核心的创业赛事活动体系。组织两期“创业泉城训练营”活动,开展创业培训3万人。开展2023年济南市“十大创业之星”、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评选活动,以评促创的氛围更加浓厚,真正让好的创意转化成好的项目,让好的项目成长为优秀的企业。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重点项目发展有保障

今年2月,市民韩云忠通过“春风行动”专项招聘会来到了比亚迪济南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有了稳定的收入。韩云忠说:“一个月工资收入五六千元,还能享受五险一金,这太好了!”感到满意的还有比亚迪济南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郭延楠。“今年以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招聘活动中都为我们公司设立了招聘专区,解决了很多的用工问题,大概有1300人的体量,产线也得以顺利推进和发展。”

新年伊始,济南就全力拼经济、抢开局,为全年定下了“项目突破”的主基调。市就业中心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健全用工短缺快速响应机制,全力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多次赴比亚迪、齐鲁制药等重点企业开展用工调研,摸排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同时为25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调查。组织全市重点企业赴聊城、淄博、泰安等省会经济圈城市,西安、兰州等黄河流域城市以及日喀则、喀什等对口援助城市开展跨区域招聘,推广使用“直播带岗”等招聘模式,线上线下共举办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招聘活动504场,提供就业岗位信息50.52万个,帮助重点企业保障用工3.25万人,其中为比亚迪解决用工1.53万人。

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援企纾困政策,全力帮助企业稳岗扩岗保岗。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为参保企业和职工减负6.17亿元。为2622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189万元,稳定岗位14.77万个,为1.9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900万元。

需求导向优化流程

就业培训技能有提升

一技在手,就业无忧。今年,为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就业中心在面向社会征集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济南产业发展需求、社会需求和就业需求的优秀技能培训项目(工种),制定了首批6大类项目制培训工种目录清单,其中既有“一老一小”照护、“齐鲁建筑工匠”、“鲁菜师傅”等传统项目,也有山东手造及非遗传承、现代(设施)农业、新兴职业等技能项目,并首次将装配式建筑施工、碳排放监管服务等社会急需工种以及龙山黑陶制作、非遗手工布艺等具有济南特色的技能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范围,真正让劳动者掌握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针对企业职工岗前培训难题,专门优化调整了培训业务流程,简化了岗前培训开班备案手续,调整优化了培训课时,将原来的24课时细分为8课时、16课时、24课时,供企业自行选择,并全面开放线上培训,将政府采购的10家线上培训平台纳入培训机构目录清单,为劳动者参加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灵活选择。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培训9.3万人次,其中补贴性技能培训5.4万人次,岗前培训3.9万人。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市就业中心将持续深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全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稳岗位、保重点、抓培训,推动各项重点创新工作有突破、出亮点、显成效,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力争达到17万人的目标,确保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为建设强省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事记

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成立

2013年11月20日,济南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市级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真正让农民工群体“进了济南门就是济南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