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人社:与高校联动探讨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质效提升
为推动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质效提升,8月23日下午,市中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与济南大学政法学院调研组开展座谈活动,双方围绕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劳动权益维护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共同推动“三期”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质效提升,切实有效保障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济南大学政法学院辛瑞萍主任一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主要及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座谈活动。座谈会上,市中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近三年来辖区“三期”女职工权益类争议案件情况,“三期”女职工权益类争议数量占总体案件数量的10%以内,案件数量逐年下降,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质效有了很大提升,但仍存在配套政策跟不上、法律宣传不到位、部分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女职工劳动保护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济南大学政法学院辛瑞萍主任认为,近年来,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人口形势严峻,通过高效的调解仲裁,切实保护了女职工权益,促进了女职工生育意愿,对促进国家人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济南大学相关课题组将会深入分析女职工权益维护面临问题,适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女职工权益维护的法律及政策改进建议。下一步,市中区人社局将积极与济南大学相关专家交流沟通,针对“三期”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持续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用人单位法律意识,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同时,针对“三期”女职工劳动争议案件,继续使用绿色通道,采取有效措施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切实维护“三期”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槐荫人社: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荣获山东省第三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荣誉称号近日,槐荫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被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省工商联共同评为“山东省第三批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荣誉称号。近年来,槐荫区人社局高度重视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第一道防线”作用,千方百计加大调解力度,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开庭前,使各类争议案件在平等的基础上得到高效解决,今年来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032件,最大限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持续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全力做好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统计和分析工作,稳步推进仲裁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坚实安全保障。今年3月份,按照省人社厅《关于报送第三批“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推荐对象的通知》要求,区仲裁院精心筹备整理上报各项参评材料,严格对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评选标准,制定工作方案并加以落实。从制度机制、专业程度、基础保障等要求出发,不断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各项基础规范,扎实推进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创建,合理制定迎评方案,顺利经过上级考核验收。下一步,槐荫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以荣获“山东省第三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为契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金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持续加强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机制、工作目标和措施,不断探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构建健康有序、公正合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做出更大的努力。平阴人社:细化乡村公岗管理举措 确保就业资金安全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和大规模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的决策部署,对促进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充分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发好、管理好、使用好公岗,确保就业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成为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平阴县探索出一条乡村公岗精细化管理路子,确保工作高质量开展。一、统一安排部署,严控流程标准。县、乡、村逐级召开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部署落实会,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协调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岗位开发坚持一公告、二申请、三评议、四公示、五审批、六培训、七上岗的“七步工作法”,环环相扣,压茬推进。二、制定考核办法,细化管理条例。制定下发《平阴县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公益岗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提出了严格程序流程、严格资格审查、严格动态管理的“三严”要求。结合乡村公益岗人员流动性大,岗位活动范围广,用工风险大等特点,统一制定《平阴县乡村公益岗劳务协议》模板,通过村与个人签订标准化的劳务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法律责任、管理责任,为处理好劳务纠纷提供了法律遵循。坚持“谁用人、谁管理,谁考勤、谁负责”的原则,村负责工作质量的监督、日常工作的安排,实行“每日一签到、每周一留相、每月一报表”。镇街负责定期进行考核,抽查回访人员上岗、作用发挥情况。县人社部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不定期进行突击抽查。目前,平阴县部分街道已实现一人一档,个人档案中包括认定表、上岗照片、考勤表等材料,进一步规范了乡村公益岗管理。三、人员管理数智化,实行考核差异化。为进一步提高人员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水平,2023年6月,平阴县332个村全部安装考勤机。自6月5日起,乡村公益岗实行刷脸考勤,每天上下岗刷脸签到,电子考勤代替纸质签到,不仅方便群众上下岗考勤,更利于统计分析上岗情况,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出勤信息,提高了公益岗管理的数智化水平,防止“虚报冒领”“吃空饷”等情况发生。为鼓励先进,倡树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2022年春节前,各街镇相继召开乡村公益岗表扬大会,对全年的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进行工作总结,同时对评选出的274名乡村公益岗先进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发放了油、米等奖品,极大的激发了全县乡村公益岗人员的工作热情。据了解,自2022年实施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以来,平阴人社部门累计开发岗位4960个,涉及村容保洁、森林防火、道路管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管理服务、脱贫帮扶、养老护理等近40类岗位,发放补贴2652.74万元,大大激发了公益岗人员的上岗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老百姓纷纷点赞政府这一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称赞“昔日困难户如今成为‘公薪族’,公益岗点燃了生活新希望”。下一步,平阴人社部门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在管好、用好城乡公益岗人员的同时,确保就业资金安全,真正让公益岗在统筹城乡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释放多元效应。
为推动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质效提升,8月23日下午,市中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与济南大学政法学院调研组开展座谈活动,双方围绕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劳动权益维护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共同推动“三期”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质效提升,切实有效保障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济南大学政法学院辛瑞萍主任一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主要及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座谈活动。
座谈会上,市中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近三年来辖区“三期”女职工权益类争议案件情况,“三期”女职工权益类争议数量占总体案件数量的10%以内,案件数量逐年下降,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质效有了很大提升,但仍存在配套政策跟不上、法律宣传不到位、部分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女职工劳动保护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辛瑞萍主任认为,近年来,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人口形势严峻,通过高效的调解仲裁,切实保护了女职工权益,促进了女职工生育意愿,对促进国家人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济南大学相关课题组将会深入分析女职工权益维护面临问题,适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女职工权益维护的法律及政策改进建议。
下一步,市中区人社局将积极与济南大学相关专家交流沟通,针对“三期”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持续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用人单位法律意识,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同时,针对“三期”女职工劳动争议案件,继续使用绿色通道,采取有效措施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切实维护“三期”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
槐荫人社: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荣获山东省第三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荣誉称号近日,槐荫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被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省工商联共同评为“山东省第三批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荣誉称号。
槐荫人社: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
荣获山东省第三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荣誉称号
近日,槐荫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被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省工商联共同评为“山东省第三批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荣誉称号。
近年来,槐荫区人社局高度重视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第一道防线”作用,千方百计加大调解力度,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开庭前,使各类争议案件在平等的基础上得到高效解决,今年来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032件,最大限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持续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全力做好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统计和分析工作,稳步推进仲裁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坚实安全保障。
今年3月份,按照省人社厅《关于报送第三批“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推荐对象的通知》要求,区仲裁院精心筹备整理上报各项参评材料,严格对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评选标准,制定工作方案并加以落实。从制度机制、专业程度、基础保障等要求出发,不断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各项基础规范,扎实推进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创建,合理制定迎评方案,顺利经过上级考核验收。
下一步,槐荫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以荣获“山东省第三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为契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金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持续加强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机制、工作目标和措施,不断探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构建健康有序、公正合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做出更大的努力。
平阴人社:细化乡村公岗管理举措 确保就业资金安全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和大规模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的决策部署,对促进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充分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发好、管理好、使用好公岗,确保就业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成为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平阴县探索出一条乡村公岗精细化管理路子,确保工作高质量开展。
平阴人社:细化乡村公岗管理举措 确保就业资金安全
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和大规模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的决策部署,对促进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充分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发好、管理好、使用好公岗,确保就业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成为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平阴县探索出一条乡村公岗精细化管理路子,确保工作高质量开展。
一、统一安排部署,严控流程标准。县、乡、村逐级召开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部署落实会,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协调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岗位开发坚持一公告、二申请、三评议、四公示、五审批、六培训、七上岗的“七步工作法”,环环相扣,压茬推进。
二、制定考核办法,细化管理条例。制定下发《平阴县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公益岗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提出了严格程序流程、严格资格审查、严格动态管理的“三严”要求。结合乡村公益岗人员流动性大,岗位活动范围广,用工风险大等特点,统一制定《平阴县乡村公益岗劳务协议》模板,通过村与个人签订标准化的劳务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法律责任、管理责任,为处理好劳务纠纷提供了法律遵循。坚持“谁用人、谁管理,谁考勤、谁负责”的原则,村负责工作质量的监督、日常工作的安排,实行“每日一签到、每周一留相、每月一报表”。镇街负责定期进行考核,抽查回访人员上岗、作用发挥情况。县人社部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不定期进行突击抽查。目前,平阴县部分街道已实现一人一档,个人档案中包括认定表、上岗照片、考勤表等材料,进一步规范了乡村公益岗管理。
三、人员管理数智化,实行考核差异化。为进一步提高人员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水平,2023年6月,平阴县332个村全部安装考勤机。自6月5日起,乡村公益岗实行刷脸考勤,每天上下岗刷脸签到,电子考勤代替纸质签到,不仅方便群众上下岗考勤,更利于统计分析上岗情况,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出勤信息,提高了公益岗管理的数智化水平,防止“虚报冒领”“吃空饷”等情况发生。为鼓励先进,倡树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2022年春节前,各街镇相继召开乡村公益岗表扬大会,对全年的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进行工作总结,同时对评选出的274名乡村公益岗先进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发放了油、米等奖品,极大的激发了全县乡村公益岗人员的工作热情。
据了解,自2022年实施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以来,平阴人社部门累计开发岗位4960个,涉及村容保洁、森林防火、道路管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管理服务、脱贫帮扶、养老护理等近40类岗位,发放补贴2652.74万元,大大激发了公益岗人员的上岗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老百姓纷纷点赞政府这一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称赞“昔日困难户如今成为‘公薪族’,公益岗点燃了生活新希望”。
下一步,平阴人社部门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在管好、用好城乡公益岗人员的同时,确保就业资金安全,真正让公益岗在统筹城乡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释放多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