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图片新闻
济南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主题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节选)
发布日期:2023-12-05 14:26
访问次数:
字号:[ ]



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戴龙成

戴龙成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济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济南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主题新闻发布会,为大家介绍我市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扎实推进健康济南建设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展示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有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苏楠;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单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延学;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马红薇。首先,请于海田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

于海田: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出席济南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主题新闻发布会表示热烈欢迎!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锚定“项目突破年”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效能治理、打造高品质生活。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量质齐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5%,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打下了坚实基础。1-10月,全市民生支出88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9.2%。一项项惠民举措加快实施,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见效,一桩桩民生实事温暖人心,民生愿景加速成为幸福实景。


我们聚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共同富裕基础更加稳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出台稳定和扩大就业25条措施,发放就业援助补贴3.7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6.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22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分类别分层次实施一系列就业帮扶行动,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2.05万个、公益性岗位4.55万个,建成零工公寓5533间,落实失业保险待遇6.78亿元,惠及各类群体44.74万人次。加大稳企稳岗力度,减税降费超过34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4亿元,稳定岗位66.37万个。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572元、21125元,分别增长4.9%、7.2%,人民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质量教育供给更加充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强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0%,提前完成省“十四五”学前教育目标。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新增学位3.9万个,让更多孩子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培养打造省级高中学科基地6个、省级特色高中2所,20余所普通高中探索多样化特色化招生。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国际赛事中荣获5金2银。成立济南特殊教育集团,努力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特殊教育。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与山东大学共建济南晶谷研究院,空天信息大学、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加快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坚持把体育锻炼融入校园生活,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历城二中女足勇夺世界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我们聚力兜牢民生底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我们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职工养老、居民养老、工伤、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标准提高至170元,失业金标准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多措并举减轻看病就医负担,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730元,门诊统筹年度支付限额由3000元提高到4500元。持续加强帮扶救助,全市慈善组织达到109家,发起“幸福家园”慈善项目920余个、惠及群众120万人次。加大困难群众保障力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045元、814元,发放救助资金12.7亿元,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我们聚力建设健康济南,医疗康养服务更加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我们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打造医疗服务高地,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宣武医院济南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六大中心”项目全部建成,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7665家、床位7.6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3.7万人,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更加关爱“一老一小”,累计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4142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长者食堂等各类助餐场所达到2590处、累计服务3000万人次,人均预期寿命79.99岁;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泉心托”成为全国首个托育城市品牌,千人口托位数达4.47个,发放育儿补贴2862万元、惠及家庭1.2万个。


我们聚力提高宜居宜业水平,城市生活品质更加优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轨道交通二期6条线路、至济阳有轨电车项目顺利推进,新开及优化公交线路60条,新改建城市道路163.5公里。实施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十大行动”,城区高峰期交通拥堵指数较年初下降7.6%。启动城市更新项目64个,策划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131个,开工棚改安置房8618套、基本建成21612套,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8个、惠及居民9.9万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万套(间),累计发放泉城安居卡7万张(泉城安居卡的申请人必须是在毕业5年内,具有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在济南有稳定就业并正常缴纳养老保险和公积金,持卡人可选择申请享受保障性租赁住房或租赁住房补贴)、新就业职工租房补贴1亿元,托起新市民的“安居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PM2.5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等级,重点泉群保持20年连续喷涌,完成造林1.2万亩,新建各类公园100处、绿道100公里,蓝天白云、水清岸绿成为泉城生活新常态。


我们聚力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市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体育事业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18家,新建泉城书房8家、累计达到50家,举办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5万场次。积极打造城区“15分钟健身圈”,建成各类运动主题公园69处、社会足球场214片、健身站点7000余处,“一城山色、涌动泉城”登山游泉打卡成为市民健康生活新时尚。成功举办2023泉城马拉松,近3万名省内外马拉松爱好者参赛,用脚步丈量这座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和无限活力。


我们聚力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社会大局更加和谐。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的保障。我们高标准推进平安济南、法治济南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入实施“八五”普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成效明显,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3年命案全破的省会城市,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民生大事,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审计式”监督检查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建章立制14.3万项,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1727个,1-10月,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5.8%、24.5%,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在去年底召开的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我们面向社会公布了18件为民办实事事项。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全力以赴,17件已提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其余1件正按时序推进(为100万户居民家庭安装联网型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目前已经安装70万户)。目前,我们正在广泛征求市民群众意见建议,筛选确定2024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将提交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票决。


民生是执政之基、治国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锚定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千方百计促发展,聚力做大经济总量,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建设数字济南,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动创新创业、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全力以赴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分好,切实让强省会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二是用心用情惠民生,聚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坚持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拿出更多真招实招硬招,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为泉城市民托起“稳稳的幸福”。


三是坚守底线保安全,聚力筑牢安全屏障,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坚持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审计式”监督检查服务工作,不断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济南”,努力实现产业安全发展、城市安全运行、群众安居乐业。


谢谢大家!


戴龙成

谢谢于海田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

大众日报记者: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民生实事之一就是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请问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方面,我市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延学

宁延学:

感谢记者朋友对就业工作的关心关注。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稳就业就是稳经济,促就业就是促发展。今年以来,人社部门坚决扛牢稳就业政治责任,全力以赴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10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6万人,完成15万人任务目标的110.7%;帮扶困难人员就业8744人,提前超额完成7000人的年度目标。


一是释放政策红利稳就业。研究制定《济南市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聚焦培育新就业增长点、强化重点产业就业支撑、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助力企业稳岗扩岗、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促进人力资源要素提升、推进数字就业建设、优化就业服务环境8个方面推出25条工作举措,打出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体系。今年以来,综合运用“直补快办”“免申即享”等方式,一揽子落实吸纳就业补贴、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稳岗补贴等资金13.68亿元,加速释放稳就业政策红利。


二是精准供需匹配促就业。线上,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存在的就业信息不对称、岗位供需不匹配两个突出问题,创新打造了“海右人才就业数智化平台”,开发了“济南云聘e码通”,建立岗位信息和求职信息“双归集机制”,实现就业供需信息智能匹配、精准推送,有力提升了就业工作质效。线下,搭建“才聚泉城常态化互动式招引平台”,瞄准国内重点高校和创新资源集聚城市,常态化走出去开展校企合作、招才引智等系列活动,开辟13条专线引才线路,在40所重点高校开展校园专场引才对接会;在全市50余所驻济高校轮动举办“选择济南·共赢未来”就业双选会,推出“招聘夜市”等特色招聘活动,提供岗位信息58.78万条;发挥市场化促就业作用,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组建黄河流域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组织“百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活动,开展招聘活动253场,帮助3.4万名求职者实现就业。


三是加强创业扶持扩就业。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十项措施”,推出“创业提振贷”,个人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60万元(创贷30万元+商贷3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1000万元(创贷300万元+商贷700万元)。今年以来,发放创业贷款13.07亿元,扶持市场主体5788家。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成“长清大学城创业服务站”,组织创业导师、优秀企业家等资深创业专家,先后走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管理学院等驻济高校,开展各类创业交流分享活动132场,服务在校大学生近万人,服务创业项目和初创企业160多个。举办2023年“就业创业榜样事迹分享会”,选树“十大创业之星”,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在全国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我市获得金奖3名、银奖7名、铜奖6名、优胜奖12名,获奖数居全省第一。


四是聚焦困难群体保就业。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举办专场招聘372场,达成就业意向5.58万人次。扩大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今年新安置上岗4.55万人。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由每人607元提高到647元,为5.28万人次困难人员发放社保和岗位补贴3.7亿元。紧扣农民工就业需求,探索建设“海右灵活用工综合服务平台”,引入“小优快工”“招蓝天下”“齐鲁零工”“蟹壳零工”“政和科技”等市场主体,提供“供需撮合、技能培训”等服务,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推进零工市场和零工公寓建设,每个区县(功能区)规范发展1家以上公益性零工服务场所,为农民工就近就业提供便利服务;加快建设“劳动者之家”,建成零工公寓5533间,为广大农民工提供实惠、优质的住宿服务。聚焦农民工新需求新期盼,我们还制定实施了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提升九大行动,为促进农民工实现更好就业、共享发展成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


戴龙成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市民生工作的关注,人民群众的小事就是党委政府的大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一如既往,用情用力,兜牢底线,让我市的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切实增加济南人民的幸福指数。再次感谢于海田市长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