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动态
点赞!济南3名第一书记优秀代表参加山东驻村第一书记寄语党的二十大网络主题活动
发布日期:2022-07-10 10:39
访问次数:
字号:[ ]

7月8日下午,由省委组织部、省委网信办、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的“情系乡村心向党——山东驻村第一书记寄语党的二十大”网络主题活动在山东大厦举行。经市委组织部推荐,我市3名第一书记优秀代表登台发言、齐发倡议,展现了济南第五轮第一书记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敢打敢拼的良好形象与风采,得到与会领导、第一书记、媒体的一致认可。

活动现场,市气象局派驻长清区双泉镇李庄村第一书记郑敏登台讲述了自己的强村富民故事(主题《富民》,可观看视频)。

市人社局派驻南部山区柳埠街道突泉村第一书记宋涛、莱芜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派驻莱芜区鹏泉街道长安村第一书记谢艳红,分别代表全省第五轮市、区县派第一书记登台发出《请党放心 振兴有我》主题倡议。

现将市气象局派驻长清区双泉镇李庄村第一书记郑敏同志的发言节选刊登如下,供学习借鉴。

驻村富民故事

郑  敏


李庄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2020年6月刚到村里时,村集体除了固定的扶贫收益外,没有其他进项。通过一个多月的入户走访,了解到村里历来以种植谷子等耐旱作物为主,青石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种植的小米品质优良,在色泽、油质、味道方面尚佳,但一直以来村民大多散卖,坐等商贩上门收购,导致“好米卖不出好价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既然是山区村,那就靠山吃山,在小米产业上做文章。这几年,省市区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我们借势借力、率先试水,成立杂粮种植合作社,计划第一年试点,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谷子,统一加工、包装、销售,让当年种谷子的村民先获利,随后再吸引全村村民加入,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搞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说干就干。入村不到两个月,抢在9月谷子收割前,我们完成了产品注册、包装设计等工作。合作社成立之初,一缺资金、二无厂房、三没设备。我便无偿拿出7万、村干部等凑了5万,筹齐了启动资金;谷子统一收购后,堆在村委大院,盖上篷布当仓库;来订单了就运到镇里作坊加工小米,在村会议室用借来的设备进行包装。尽管当时条件简陋,但大家分工负责、忙而不乱,满满的收获。

起初最担心谷子收不起来,但真正干起来后,村民响应热烈,仅一天就收了3万斤。当看着成袋的谷子,怎么卖出去让我犯了难,急哭了好几次,朋友圈带货、小区摆摊都尝试过,收效甚微。随后的日子里我与村干部分头到济南和长清城区,跑超市、跑企业...期间虽碰壁多次,但很多单位看我是瘦弱的女同志,还是第一书记,刮目相看之余,多了些许感动。靠着一份坚持,不到3个月我们成功拿下了富群、华联等超市和高速服务区的长期订单,覆盖70余家门店,年供货量达12万斤。

小米难卖的问题解决了,合作社赚到了第一桶金,但由于产品单一、季节性强,集体和群众增收不够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为我们探索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反复调研论证,我们搞起了小米杂粮深加工。得益于中央财政扶持资金等政策支持,去年村里建起了煎饼加工车间,注册了3个商标,带动脱贫户等20余人就近稳定就业,年消化小米杂粮8万斤。不到一年半时间,合作社由最初5人发展到了68人,累计营业额150多万元,实现利润35万元,反哺村集体10万余元,社员分红4万余元,人均增收1500元,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发展杂粮产业。

今年,我们对小米产业有了更大规划,将进一步扩建煎饼加工车间,增加良种多元化种植,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擦亮“李庄小米”招牌。作为一名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我将继续讲好“小米故事”,自觉践行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