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动态
济南市委书记刘强诚邀广大毕业生:选择济南,共创未来!
发布日期:2022-06-19 09:35
访问次数:
字号:[ ]

6月17日晚上,“青春在济南 共赢新发展”2022届济南大学生毕业典礼活动在山东博物馆南广场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出席活动并为毕业生们送上美好祝福。团省委书记刘天东出席。

刘强在致辞时与大学生们分享了四川小伙古欣在济南创业、90后漫画师丁姣设计“泉城抗疫天团”的故事。他说,像这两位年轻人一样在济南追梦圆梦的故事,每天都有很多。今天的济南,市域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经济总量达到1.1万亿,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十大城市之列,具备了助力青年人成就事业的十大优势:战略红利交汇叠加、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数字赋能势头强劲、人才保障基础坚实、金融服务优势突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城市品质生态宜居、人文环境厚重淳朴。作为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国家级试点,济南正在加快构建青年优先发展、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包容的胸怀、更加贴心的服务,诚邀同学们选择济南、共创未来。


刘强寄语说,四年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大家选择了济南;四年后的今天,在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时刻,希望大家再一次选择济南。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成长、一起奋斗、一起共享未来。济南真诚地祝福大家,真诚地支持大家,也真诚地期盼大家!

活动现场播放了视频短片“与青春 共向前”;应届毕业生、海归毕业生、青年代表分享了“新时代的青春答卷”故事;举行了产学融合校企地合作项目、应届毕业生入职签约仪式;毕业生代表获赠“泉城青春礼包”。



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领导同志为毕业生送上毕业寄语。

市领导李国强、刘科、王桂英参加活动。

惠才政策频出

栽下引凤“梧桐树”

三大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交汇,时代赋予了济南新使命和新要求。身在济南,人们不难发现,这座城市正在加速前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济南大踏步迈向“黄河时代”;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全面起势,百余个项目落地建设;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大关,位次分别提升至全国城市第18位和第17位……奔跑的济南散发着令人瞩目的魅力,高速发展的济南求贤若渴,一条条惠才政策交织出招引凤凰的“梧桐树”。

济南正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着力打造“才聚泉城”引才品牌,加强对毕业大学生等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进一步夯实济南市人才金字塔“塔基”。“人才新政30条”“高校20条”“双创19条”等人才政策诚意十足,一系列“政策红利”为人才留济铺平了道路。

“安居”与“乐业”密不可分。对企业新引进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济南分别每月给予1500元、1000元、700元的租房和生活补贴,连续支持3年。来济工作的博士、硕士买房,符合条件的可分别获得15万元和10万元的购房补贴。

另外,来济求职补贴、一次性就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科技创业企业创新券 、小微企业创业补贴等补贴政策涉及求职、工作、创业,为人才提供了全链条的支持和保障。

众多惠才政策如何寻找?去年,济南建成全国首个全域化、一体化、智慧化人才大数据中心,摸清了全市人才“家底”,为即时监测人才流动指标、研究制定人才政策、推进产才需求对接、实现人才业务“云服务”提供了大数据支撑。绘制济南产业人才地图,直观展现产业人才结构性矛盾、错配状况及紧缺指数,开启“按图索骥”精准引才的新模式。推动人才大数据多场景应用,创新“无感知、免打扰”服务模式,博士后生活和住房补贴等实现“无感智办”“免申即享”。

“凤凰”留济筑巢

人才吸引指数领跑全省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近年来,济南的“人才成绩单”格外亮眼,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45万、人才吸引力指数在全国100个城市中居第8位,2021年济南人才吸引指数为12.98%,持续领跑全省。

“成绩单”的背后是一条条惠才政策的落地落实。那么这些政策具体实施情况如何?

去年,济南共为1.86万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生活和租房补贴2.28亿元,为37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发放津贴26.46万元,为10名赢牟中青年人才发放津贴6万元。2021年,共发放博士后各类资助、补贴5700余万元。首创以虚拟人才卡,为高层次人才自动配发象征人才身份、兼具扫码功能的“泉城人才服务金卡”,累计配发2.49万张。同时,创新推出泉城人才服务金卡附属卡,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D类以上人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提供金卡服务。

此外,济南积极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今年4月,第四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此前,济南已连续三年举办这一大赛,并引进了来自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澳大利亚工程院等单位的14个院士团队,以及各类高层次人才830余人,累计推动224个优质项目签约落地,落地项目注册资金超20亿元,申请专利或著作权200余项。

在人才争夺愈发激烈的今天,城市人才生态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济南也积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蓄力积势。《济南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五个济南”建设目标相匹配、与强省会战略相适应、与高端高质产业体系相融合的人才发展格局,人才集聚高地初步形成,人才活力加速释放,人才生态更加优化,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人才队伍。到2025年,全市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

软实力增加幸福感

留在这座城感受美好

进了济南门,就是济南人。

人才留在这座城除了诚意十足的惠才政策、符合事业发展的工作岗位,城市的“综合素质”同样是一个“加分项”。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不久前,济南印发 《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其中,“建设创新创意的活力之城”与人才在济发展息息相关。

具体而言,济南将建设济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行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解决重点发展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设立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化基地,打造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济南),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搭建各类驻济高校人才聚集服务平台、创业就业平台,对接40所“双一流”等重点院校,战略合作高校突破100家,吸引高校人才在济创业发展。

软实力的提升无疑将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文化休闲娱乐是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人才定居也格外有吸引力。济南正是一座坐拥文化“富矿”的文化之城,齐鲁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二安文化等资源值得深入挖掘。济南也将打造一批体现中华文明、具有泉城特色的文化地标,加快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大力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打造“博物馆之城”。

此外,济南还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爱山东·泉城办”App功能,力争接入应用服务达到2000项。建好用好城市大脑,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和智能。新建泉城书房、泉城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40处以上,改造提升老邮局、废旧报亭、工业遗存(废旧厂房),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小剧场、咖啡馆等内容的公共服务新型空间。聚焦“一老一小”,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这样一座散发活力的千年古城,“留下”不正是青年人才的最佳选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