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运用法治手段破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难题。今年以来,该局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主线,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创新执法维权机制举措,为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切身权益撑起了“保护伞”。
一、开展“温暖护薪”行动,构建根治欠薪工作新格局
创新实施并全面推行“工长制”。为超前预防、及时调解化解欠薪隐患,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强源头治理和过程管控,在全国首创根治欠薪街(镇)农民工“工长制”。目前,已在全市建立了170名“工长”和650名网格员的基层队伍,形成了市、区(县)、街(镇)三级联动根治欠薪工作新格局,欠薪案件发生率、欠薪人数、欠薪金额连年下降,工程建设领域“济南无欠薪”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创建“一站互联”劳动法律监督协作机制。全面建立劳动者维权双向联动机制,在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设立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站,同级地方总工会派驻以职业律师为主体的劳动法律监督员,双方密切配合,为广大农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推动根治欠薪工作进一步走向深入。截至目前,全市工作站累计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955人次,成功调解劳动纠纷1240起,涉及劳动者2163人,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889万元。
二、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全面提高仲裁工作质效
拓展“仲裁+工会”调处机制。与市总工会等多部门联动,分别设立“驻工会仲裁庭”和“市总工会驻仲裁院法律服务窗口”,跨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案件调解,形成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合力。截至目前接待法律咨询1247余人次,成功调解案件28件,提供法律援助案件84件。
探索推进“互联网+仲裁调解”。开发“济南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网上立案查询系统”,全市接收网上仲裁申请448件。启动“线上庭审”,减少当事人诉累,有效避免疫情风险,成功组织网上开庭35次,结案率100%,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推行仲裁文书“电子送达”便民措施,已累计通过电子方式送达法律文书310余次,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
三、积极推进电子劳动合同平台建设,助力企业减负增效
积极推进“智慧人社”建设,开发“济南市电子劳动合同平台”。运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规范电子劳动合同的生成、传输、储存,确保数据准确安全,实现了员工入职、合同签订等多个场景全流程的电子化签署,使企业合同签署及管理方面的运营成本降低近80%。目前,该平台已升级改造成大数据集成平台,与山东省政务服务统一门户、省公安的电子印章平台数据、工商数据、济南市政务云、爱山东、爱济南等实现了链接,具备了与劳动用工备案,社保、就业、人才、仲裁等对接条件。截止至目前,现线注册规模企业数量980家,共签署真实有效电子劳动合同近4万份。
四、启动快递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
积极开展我市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深入圆通速递等平台单位积极开展新业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调研,积极开展基层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培训工作,帮助邮政集团济南分公司、申通等多家快递企业熟悉参保登记、工伤申报以及工伤待遇申请等业务流程。不断优化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开发“济南社保”微信小程序,方便企业自主展开网上申报。截至目前已有42家快递企业为近1200名基层网点快递从业人员办理了参保登记,切实保障快递从业人员工伤保险权益。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进一步弘扬和践行宪法精神,持续加强根治欠薪力度,不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水平,升级扩展“智慧人社”服务,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贡献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