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障报》2020年10月20日第三版,重点报道了我市社保电子档案工作经验做法,书面采访了济南市社保中心主任张彦。
全文如下:
社保电子档案 开启管理服务新征程
新修订的《档案法》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增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为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为此,人社部社保中心、信息中心联合印发《社会保险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实施3个月来,不少地区先行落实,加强规范社保业务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应用。
目前各地的社保电子档案工作进展如何?怎样保障信息安全?给社保管理和经办服务带来什么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省市社保部门相关负责人。
嘉宾:
王喆 吉林省人社厅社保局局长
李明亮 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副局长
张彦 山东省济南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主任
各地推进社保电子档案管理应用
记者:请介绍一下贵省(市)在社保电子档案管理和应用方面的进展情况。
王喆:
吉林省社保系统电子档案管理走过了从数字化到电子化、从纸电双套到单套管理、实现经办无纸化的发展之路。2015年,吉林省统一的业务经办系统平台3.0上线,在建立以综合柜员制为基础,实行社会保险网上与大厅、社保与银行、财务与业务、业务与政务“一体化”经办模式之初,纸质业务档案归档难成了推进中绕不过的坎儿。为此,吉林省社保局党组决定建立业务与档案“一体化”系统,实行全面的电子档案管理。建设之初,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实施纸电双套管理。
2017年初,局党组下决心从纸电双套向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转变,以适应经办工作发展的需要,2017年底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上线试点,2018年初下发《关于推广应用社会保险电子业务档案的通知》,2019年下发《社会保险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省全面推进业务经办无纸化,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
张彦:
济南市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注重流程再造,精简纸质材料。通过流程再造,将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舍弃,使业务办理与档案整理深度融合。二是调整工作重心,推进窗口建档。2019年以来,济南市社保经办机构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在这种新的业务模式下,我们将档案整理的工作重心由“业务办结后”向“业务办理过程中”调整,大部分纸质档案建档工作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一气呵成。三是打破数据壁垒,推动协同办理。由内及外、逐层加强数据共享力度,其中包括社保中心各处室协同、协调人社内部业务数据、与省、市大数据共享平台对接,获取其他相关部门的外部信息,提高业务经办效率和智能化程度。
李明亮:
重庆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积极贯彻人社部相关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当前档案管理“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将“标准化、数字化、一体化”作为重庆市社保档案特别是电子档案管理切入口,让“三化”互为基础、互相促进。近年来,重庆市重点开展了社保档案数字化标准制定、社保历史档案数字化、业务档案一体化、电子档案应用等工作,推动社保档案管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标准化管理、由纸质档案管理向纸质电子并重、由孤立档案管理向业务档案一体化的发展。在重庆市正在进行的社保业务流程再造系统工作中,将业务档案一体化和电子档案应用作为重要的基础支撑,纳入系统架构设计。
多渠道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记者:社保电子档案涉及庞大的信息和数据,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张彦:
我们坚持技术与管理“两手抓”,在技术方面,强化事前防、事中控、事后查,在经办过程中对业务资料进行影像化处理,同步生成电子档案,并按照系统设定的内控检查规则,实现系统自动推送、随机分配检查人员,做到检查记录可查、结果可溯,实现内控检查常态化。一是引入影像固化技术。申报主体上传电子影像材料后转化成不可逆的只读方式图片,流转于各部门之间,避免电子档案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等存在动态因素,造成信息缺损。二是数字签名技术。济南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通过向CA注册登记,申请获得数字证书,实现电子签章,保障信息安全。除此之外,济南市还出台了《社保业务档案一体化管理规程》,从配套的制度法规、办法标准、流程规程入手,抓好管理环节,建好电子档案的安全屏障。
王喆:
安全是电子档案管理的核心,我们做了如下探索:一是将业务经办与档案收集归档深度嵌套,业务经办“边受理、边录入、边扫描”,真正做到业务经办与档案归档“一体化”,经办结果电子文件与凭证资料在线即时归档,做到应收尽收,一份不少;二是采用电子签名技术,利用数字证书、电子印章等加密传输技术,为每个归档的电子文件加载电子签名,确保电子档案在归档、利用的路径上安全、可靠、不被篡改,实现电子签名全覆盖,为每个归档的电子文件穿上一件“防弹衣”;三是建立电子档案元数据即时跟踪捕获系统,全流程、全时域捕获元数据,把元数据作为电子档案重要组成部分。元数据作为电子档案的“档案”,为电子文件建立履历表,使电子档案“真实有证明、安全可追溯”。为科学打造元数据捕获系统,吉林省社保局还在人社部社保标委会的领导下,主动牵头编研《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元数据规范》,探索元数据的捕获与管理。
李明亮:
重庆市档案管理系统依据人社信息安全保障的要求及《档案法》进行档案管理,确保核心业务的数据安全和规范。系统支持通过数字证书进行系统访问,从而有效保证内部数字证书以及文档数据的安全;在数据存储过程中,数据分为三类存储:当期文件存储、归档文件存储、备份文件存储。为确保业务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容灾备份需要,采用市级集中与区县分布式存储相结合,保障数据存储安全和可扩展性。
为社保管理服务带来便利
记者:推进电子档案工作对社保管理、经办服务带来什么影响?
李明亮:
电子档案的应用对重庆市线上线下经办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线上经办方面,重庆市积极调整网上经办的纸质档案收取要求,结合电子证书、电子签章应用,一般只归档电子档案,不再要求参保对象提交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运用后,真正实现“不见一次面”办理社保业务,有效提升了线上业务的便利性,更好推动了线上业务的发展。在线下经办方面,重庆市社保经办机构体系为非垂直管理,经办权责具有属地性,所以要推行全域通办,较适合采用“全域受理、属地办理”的模式。电子档案满足该模式下档案信息在全市范围无成本、无时延流转的需要,具有纸质档案无法达到的优势。
王喆:
电子档案无纸化单套制管理,适应了信息化发展要求,适应了服务参保群众要求,为创新经办管理打开了方便之门。一是创新了审核审批、稽核内控经办管理方式。电子档案无纸化,通过网上影像资料流转推送,使综合柜员制审批审核、经办风险的稽核内控业务,都实现经办柜员与综合柜员、经办柜员与内控审核之间“背对背”开展工作,在精准严密的内控流程下,最大限度避免基金风险、保护参保人权益。二是拓展了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经办途径,既提升了经办效率,又简化了经办流程,一线业务人员和参保对象都满意。三是实现电子档案跨地域跨领域共享。参保所需身份证、信用代码证等证照、凭证数据实现共享,减少了参保对象提供资料的种类和数量。经办形成的电子档案在当天即可实现上线查询,使电子档案能够在短时间内支持和辅助业务经办,参保对象能够在任何一个地点上网快速查询经办结果。
张彦:
电子档案的应用对社保服务的作用主要有:一是提高门户网站服务水平,便于参保群众进行网上查询。原来,档案部门每年需要扫描60万件、约2000卷纸质档案,自电子档案系统上线9个月以来,济南市前台业务窗口已扫描42万件、约1400卷档案,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效率。二是提高电子档案应用效能。以中心业务档案一体化系统平台为媒介,档案数据实现互通共享,积极助力社保业务经办。目前,档案系统收录了济南市本级及六区业务、文书等档案数据,在个人退休审批事项经办过程中,只需通过系统提出查阅申请,系统将直接提供申请人员全部档案数据,有效解决了退休审批过程中查阅人事档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