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解读(一)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解读(一)

1.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应遵循的合法原则是什么?

答:合法原则是指设定的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遵循合法原则,主要体现在:

第一,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应该遵循法定的权限,不得越权。

第二,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必须遵循法定的条件。

第三,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

2.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应遵循的公开原则是什么?

答:行政公开,是指将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相对人的公众公开,使相对人的公众知悉。在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遵守公开原则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首先,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体应当公开。

其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施的条件、标准、依据等应该是规范的、明确的、公开的,使公众知晓,不允许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施条件上搞“模糊战术”。

再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施过程要公开进行。

最后,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结果也必须公开,接受相对人的社会公众的普遍监督。

当然,公开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当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时,不适用公开原则。

3.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应遵循的公平、公正原则是什么?

答:登记管理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不仅在实体上和程序上都要合法,而且是、要合乎常理,具体要求主要为:

第一,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的登记申请,申请人有依法获得核准登记的平等权利,登记管理机关不得实行歧视性待遇。

第二,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办理登记、实施监督检查时,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

第三,登记管理机关在审查登记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登记申请直接关系第三人利益的,应当告知第三人。

第四,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作出不予登记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4.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应遵循的便民原则是什么?

第一,格式文本规定。

第二,多种报送方式规定。

第三,要求登记管理机关公示与登记管理相关内容的规定。

第四,当场更正规定。

第五,一次性告知规定。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